2018年6月份问世的《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并包含6册28篇作品,都是王卫英老师精选出来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短篇故事,也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且具有一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的作品。
《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
例如,《带上你的眼睛》已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微纪元》进入2018年语文高考试题,而代表作品《流浪地球》曾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特等奖,并曾改编为游戏,又即将再次改编,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于2019年初重磅推出。
《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所选作品,并不是专为少儿群体创作,却具备了儿童文学的诸多特点。下面以《流浪地球》为例,试图挖掘刘慈欣科幻创作在儿童文学视域下的新营养、新价值。
《流浪地球》封面
主题明朗而有意义,引导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文学对主题的要求是:培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明确而富有意义。《流浪地球》初看是一个悲剧性故事,由于惧怕太阳氦闪爆发引起的终极灾难,人类给地球装上了发动机,在宇宙中流浪,找寻新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主人公出生在刹车时代,没有见过黑夜、星星,没有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逃逸时代又住在了暗无天日的地下城里,之后又经历了叛乱,太阳氦闪真正爆发后地球还在永无止境的流浪。但是对地球家园的眷恋萦绕全文,对未来命运的希望一直没有磨灭,在小说结尾也在憧憬着蓝天绿地,蓬勃而生的万物。正是对灾难的深刻描绘,更凸显了幸福的可贵。让青少年在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地球命运里,脱离小我,放开眼界视野,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地球、宇宙联系起来,从而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对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有更加理性的思考。我认为这是《流浪地球》的教育意义所在,也体现了刘慈欣少儿科幻创作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
情节丰富完整,故事性强,调动儿童阅读兴趣
情节性是儿童文学区别于一般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更好的起到教化、引导儿童的作用,首先要能够吸引儿童读进去,喜欢读。《流浪地球》开篇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讲述,讲了课堂上发生的故事,情节围绕父母、同学、老师展开,让儿童很有代入感,带着强烈的兴趣深入阅读。伴随着地球在流浪旅程中的变化,主人公也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整个故事完整丰富,既包含了未来世界的合理幻想,又不脱离现实生活,读来兴致盎然,一气呵成。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幻想色彩丰富奇妙,符合儿童审美需求
小说对主人公及其父母、老师、同学阿东的刻画具体可感,用语生动活泼,对场景、环境的描写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在浩大的宇宙中流浪航行,经历着主人公的喜与悲。给地球装上发动机,本身就是奇思妙想,却在科学创意的支撑下,又合理可信。想象新颖,构思精巧,使儿童心灵神会的走进作品营造的艺术境界,张开想象力的翅膀,获得真正的美感。
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刘慈欣少儿科幻》系列,不仅有趣,而且有益,真正做到了真、善、美、趣,开辟了儿童文学的新领域。
作者:张英姿,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本文为2018年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发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