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作为一个一岁多孩子的妈妈,我最关注的是儿童患病的情况。一开始,新闻媒体报导的消息是“儿童不易感”,而且出现的病例都是年龄偏大的成年人,我稍微安心了一些。然而,随着不断增多的儿童病例的出现,我逐渐焦虑起来;二月初,国家卫健委正式确认“儿童和孕产妇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当看到一个北京九个月大的宝宝确诊时,我几乎心都要碎了。全国2亿多名儿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之中,该如何保护他们的安全?
我女儿从出生到一岁多,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从来没生过病。然而,一次突如起来的高烧,彻底打乱我们全家的阵脚。第一次去门诊,第一次打吊瓶,第一次确诊肺炎,第一次住院……看着被高烧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孩子,在插入吸管吸痰时,用尽全力挣扎,哭喊得声嘶力竭,我心痛如刀绞。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孩子终于痊愈出院了,然而浑身几乎瘦得只剩皮包骨。仅仅只是一场细菌感染性支气管肺炎,尚且令孩子和家长经受如此痛苦,何况全球首次出现、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人体也缺乏免疫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孩子病好后,我也想起了书架上的一套育儿图书《宝宝轻松带》,那是同事发挥育儿“传帮带”作用送给我的,也是她家孩子小时候,她经常翻阅的一套书,书脊上的胶带、书页上的卷角,无不诉说着主人的手不释卷。
《宝宝轻松带》丛书分为《生病不着急》《育儿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宝宝更强壮》四册,分别讲述儿童疾病、性格成长、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这里有父母最常遇见的育儿问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分析,也有送给各位家长的妙招分享。内文都是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组成,没有艰深晦涩的医学术语,读起来通俗易懂。书中还有全国知名儿科医生及育儿专家的分析及点评,让妈妈顿感放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育儿宝典。
我这个遭遇育儿人生中第一次滑铁卢的新手妈妈,也开始了啃书的历程。尤其是《生病不着急》一书,包括日常护理有妙招、宝宝安全小贴士、关注便便保健康、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其他常见病等五大章,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孩子最常见的疾病。
在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章中,既有“5岁前感冒多伴肚子疼”这样向困惑的家长解释疑问的内容,也有“得过肺炎仍需接种疫苗”这样医生对公众普及的医学知识;既有“宝宝感冒的美式疗法”这样的西方主流医学观点,又有“小儿咳嗽按3个穴位”这样的穴位、针灸等中医理疗方案。
在看到《退烧,难在家长观念转变》一文时,我深受感触。回想起女儿生病期间,第一周发低烧,我坚持自以为科学的育儿理念——不要一发烧就送医院。这个观点本身没错,是为了避免过度医疗,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然而,我忽视了情况的危急程度,忽视了孩子不吃饭、精神不好、发烧时间长等危险的信号,导致疾病悄悄蔓延。到了第二周,女儿开始发高烧,猛然醒悟过来后的我抱着孩子冲去医院,一纸“肺炎”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让我又犯了第二个错误——过于焦虑,忧心忡忡。过多的负面情绪的积累,实际上也会影响到敏感的孩子。正如书里提到,遇到孩子生病,既不能“盲目死扛”,也不能只求“立竿见影”,当家长的要科学应对,心理还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在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中,学会科学甄别,筛选正确的信息。既不要因为之前“儿童不易感”的错误言论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保护,也不要由于现在日益增多的儿童病例而感到恐慌。其次,严格遵守政府发布的推迟入园入学政策,孩子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最后,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相信日益强大的国家,我们一定能度过这场难关。
在本文写作完成时,我习惯性地去搜索了一下那个九个月大就确诊新型肺炎的宝宝,令人激动的是,孩子已经明显好转,即将出院!在采访视频中,她一眼就认出了厚厚防护服下的护士长,伸出小手要抱抱。
我又一次想起女儿出院的那一天,仿佛重生一般,再一次感受到蓝天白云,岁月静好。这场疫情,一定也会有拨开迷雾,重见阳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