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小编荐书|《武汉植物笔记》

2020-02-25 10:16

疫情当前,在好吃懒做”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我们将会每天推荐一本图书,帮助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0 (17).jpg


那些渴望春天,眼珠朝上翻的人

是不可能瞧见葶苈这种小东西的。

那些眼皮朝下、厌倦春天的人,

脚踩上了它,还不晓得。

只有那些蹲在泥地上仔细探寻春天的人,

才能发现了它,竟到处都是。

 

——奥尔多.利奥波德


0 (16).jpg


记住一座城市,有时候是因为悠久历史的文明古迹,有时候是因为市井生活下的美食,有时候是因为丰富有趣的民俗风情,有时候却是因为独特的自然风景。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的凝视一片树叶的凋零?四季不断更迭,神奇植物在哪里?

其实它们一直在我们身边。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在地理位置上不偏不倚、不南不北的优势造就了武汉能同时容纳北方植物与南方植物的独特特质,襟江带湖的环境优势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吸引了刘从康老师的驻足,从而创作出《武汉植物笔记》这样一本关于武汉花草的植物笔记,通过持续观察、记录武汉城市环境植物七百多种,以图绘笔录的形式记载武汉人身边的植物。

0 (18).jpg


与以往的科普读物不同,《武汉植物笔记》结合不同的时节,推出相应的植物并伴有植物手绘,让读者得以循着时光的足迹,体味大自然创造的独特风味。

不是单纯的专业术语讲解的方式,而是以满怀热情地细腻笔法,让人一阅一读便了然于胸,感受到植物所蕴含的生活情致。

这本书传达的理念以及生活方式不仅是武汉的,也是各个城市公民的,甚至是全中国的,我们可以从认识、观察和记录自己身边的植物和鸟兽虫鱼开始,我们可以俯身遇见它们。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此书也可以理解为所有不在武汉的武汉人的乡愁,爱家乡就是爱家乡的草木。

 0 (13).jpg

荣获“2019年武汉市优秀科普作品

0 (14).jpg


编辑推荐

千湖之省的湖北,九省通衢的武汉,植物有多美?本书作者持续观察、记录,选取不同节气武汉的典型植物70多种,用文字和画笔呈现,原来自然观察和自然笔记,可以这么美!文和图,都能看到作者的渊博细腻,和对自然、对第二故乡的热爱。


作者简介

刘从康

1970年出生,陕西西安人,移居武汉近三十年。中国地质大学地层古生物学专业出身,出版社编辑。热爱自然,曾任“武汉版”义务教育《科学》教材设计人、主要作者。著有《身边的鸟》一书,介绍武汉城市环境中常见的一百多种野生鸟类。持续观察,记录武汉城市环境植物七百多种。兼任武汉“公园大课堂”的植物导师,这是武汉有影响的一个自然教育公益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观察笔记的形式,循着节气物候的线索,介绍了武汉城市环境中的80余种乡土植物,并配以作者的亲笔手绘图。入选的植物均为常见物种,对武汉独特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书中介绍植物的花、叶、果等方面均具有可供“一招辨别”的特征。并适当介绍同科、属植物的识别,力求为少年儿童及自然爱好者打开一扇认识乡土植物、感受身边自然的门。


名家推荐

 

从康(对植物)画得十分准确、有趣,一见便非常喜欢……从康不是植物学家,但是从康自己经过这番努力,牢牢把握住了相关植物的特征,植物志上公共知识比较有效地转化为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了。其实,现在根本不缺公共知识,信息网络时代有海量信息就放在那里呢,也可以快速下载多少个G于自家的硬盘,但是有多少能够转化为个人知识却是个大问题。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本著作所呈现的内容,主要以每个节气的两种武汉植物为代表而做的自然笔记,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本书大的亮点就是以自然笔记的记录形式,在拥有特色的基础之上,把博物学、科学、国学、美学和自然教育融为一体,具有很好的创新性。

孙英宝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第四代植物科学绘画家

博物与自然教育研究学者

 

《武汉植物笔记》用柔美而精准的文字,配以细腻而科学的手绘图,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将武汉明星物种(从草本到乔木)的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肖翠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