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小编荐书|《地球气候演化小史》

2020-02-26 12:00

疫情当前,在好吃懒做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我们将会每天推荐一本图书,帮助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640.jpg

气候变化原本是气象学科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科学术语,却由于一位美国科学记者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篇地球气候正在变冷、并且冰期有可能再次降临的调查报告,成为全球40多年来上至联合国所制定的公约、下至平民百姓街谈巷议的热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人人有话可说

地球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干变万化、丰富多彩。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而言,许多自然现象、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只是在书本、影像记录中了解到,对他们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而大气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自然要素,它的活动(从每日天气,到月、季、年,乃至数十年时间段,科学家称之为气候),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是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因此,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天气或气候变化“说三道四”。

640 (1).jpg

 

人人有责任

虽然地球已经存在并不断演变了超过46亿年,但科学家将地球上各个组成部分(科学上称之为圈层)进行系统的观测,分析、模拟研究也才仅仅60年的历史。1958年,国际科学联盟组织了全球67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开展了第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自那时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和通力合作,对不同学科所积累的大量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地球天气气候及其发展演变过程逐渐有了初步认识。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就是在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方面达成了科学共识。虽然人人有责有着明确的科学证据,但如何分担过去、现在和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责任却是一项渉及国际、区域和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难点。不同利益集团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愿意承担相关责任,也因此通过各种渠道散布有利于自身的所谓“科学认识”。

640 (2).jpg

人人有义务

自地球上出现大气以后,气候变化,包括了季节、年和多年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如多年干旱等),就一直存在。在人类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冰川覆盖的山顶,人类不断进化学习,以适应当地的气候。而当一个地区气候极端变化已经难以适合生活居住时,人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家园,迁移到适宜的气候环境继续生存。历史上时常发生的气候、水和天气等极端事件,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带来措手不及的打击,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绝大多数时间,气候变化决定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工业化革命以来,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上,人类开始逐渐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气候的依赖。例如,空调的使用大幅度地提高了热带地区及夏季的生产力,各种大型工程如水利设施、温室的使用,使人们可以不受季节的约束享用到各种生态产品和服务。但是,也就是这样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200多年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索取和对生态环境健康的忽视,已经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未来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每个人的个体行为,影响所在利益团体的行动,推动社会乃至全球尽快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保护我们的未来,就成为全人类社会的关注热点。

640 (3).jpg

《地球气候演化小史》这本书以故事方式向读者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其一,通过介绍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与人类历史、地球其他生命和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之间的关系,扩大读者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知识面;其二,通过讲述历史上科学家在研究分析纷乱复杂的自然现象时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和有趣传闻,为读者揭开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其三,从历史上气候变化所引发的一些后果,结合科学家近年来观祭到的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些极端现象,让读者从方方面面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可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够唤起读者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关注。

 

 

选自《地球气候演化小史》一书作者自序

 


《地球气候演化小史》

 

1582689040(1).png

作者: 叶谦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3


编辑推荐

 

气候恒变化,万物见端倪。

读者有慧心,科学无止境!


作者简介

 

叶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大气海洋学院,获博士学位。1993年10月进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工作站。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编委,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普、卫星委员会委员。曾任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东亚区域研究中心项目主管,科研业务处处长,大气科学发展与应用中心主任。发表论文14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


内容简介

 

2019 年春节,一部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重燃了我们的“地球人意识”。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812 年,豪强一世的拿破仑为什么兵败俄罗斯?是俄罗斯炎热又多变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天击败了他。

 

城市热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当趋于极端时,城市气温可比周边高10℃以上。而如果夜间温度不能降至25℃以下,人类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并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一些老人和心血管病人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

 

气候变暖给莱茵高地的葡萄种植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德国冰酒的产量越来越少了,一些小酒庄平均每三四年才可以产出一批……

 

可以说,这是一本忧心忡忡”之书

 

一位联合国气候组织专家,用72 个小故事,讲完你该知道的地球气候知识。


名家推荐

 

叶谦博士的《地球气候演化小史》,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的概念,将其与地球演化史和人类发展史结合,举例历史上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揭开了气候变化科学的神秘面纱,使读者从多角度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可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唤醒人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人人有责的大众观,使高雅”的气候变化科学接地气。

 

叶谦教授作为一名资深气候学家,从青少年的兴趣出发,循循善诱,讲述地球气候变化的故事,联系经济社会中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普及了科学知识,影响深远。国内有关气候变化科学的科普书籍不多,本书构思新颖,问题巧妙,深入浅出,涉猎广泛。是一本难的优秀书籍,特此推荐。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原局长

 

 

自古以来,风调雨顺”一直是中国古人最高的气候理想。但是,现在的气候似乎越来越“随机播放”,从前的“百年不遇”我们经常不期而遇。

 

积蕴深厚,笔触轻灵,品读叶谦教授的《地球气候演化小史》,感觉坚硬的知识已经变得柔软,科学的解析有了人文的温度。我们一起通过意趣盎然的故事,抽丝剥茧,感知气候演化的脉络与逻辑。

宋英杰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主持人

 

 

尽管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概念已在一定范围和层面上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但若想达到逐步扭转人类不恰当发展和生存方式的目的,需要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形成共识,并为此付出切实努力,而推进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则是重要环节。

 

叶谦先生付出巨大努力所完成的《地球气候演化小史》,正是应对了这一需求,伴随地球气候演变过程中一个个小故事的揭示,相信会增加人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提升保护好地球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许小峰

中国气象局原党组副书记、原副局长

现任中国气象局战略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