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抗击疫情,心理调适很重要!

2020-02-28 10:24

微信图片_20200228101002.jpg


《护心防疫——面对疫情的心理调适手册》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10.00元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作者: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


“妈妈,我太想出去玩雪了!” 4岁的小女儿盯着窗外鹅毛般的大雪,一脸神往地说。我放下手中的工作,抱起她放在腿上,也忍不住看着窗外发起呆来:这已经是我们响应号召,在家隔离的第三周了,在这几周里,我总是忍不住看手机,“刷”疫情信息,并产生了疑病、焦虑,甚至是恐慌的感觉,而且看到各种新闻引起的情绪起伏甚至导致了身体的不适;而且家里有年幼的孩子,因为不能出门而产生了憋闷的情绪;家庭成员之间也因为各种问题而产生了几次冲突。疫情带来的这些问题,让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2020年的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的快速蔓延、每天变化的病例数字,牵动着全国上下十几亿人民和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心。而疫情带来的不止是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同时还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上的冲击。无论是患者、医护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还是像我们这样响应国家号召在家“留守”的普通群众,心情都在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发生各种变化。

从新闻报道、社交网络的信息里,我们看到了一线医护人员失声痛哭的画面、看到了患者家属绝望求助的消息、看到为与疫情战斗而牺牲的人们……这一切的种种,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像我一样的普通人甚至也跟着产生了焦虑、恐慌、无助或是愤怒等多种负面情绪。

微信图片_20200228101007.jpg

德高望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在这次疫情防控一线告诉我们:“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可以说,只有维护好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情绪的健康和稳定,才能为一线抗“疫”战斗输送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些负面情绪,任其蔓延,将会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这种“不利的影响”,在每一类社会个体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体现。对患者来说,可能是情绪变得十分焦虑、紧张,否认疾病,或是过度抱怨,以及对疾病加重及对死亡的恐惧,严重者可能引发抑郁情绪、易激惹现象,甚至出现对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的愤怒,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身体的恢复,甚至会加重病情。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身体的疲劳和情绪的压抑、医疗物资的缺乏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带来的无助、大量患者的涌入给工作带来的压力和困难,更别提当家人也需要他们而他们却不能在第一时间出现时所产生的内疚和自责。而对于患者家属、在家隔离人员,以及像我这样的普通群众来说,也有各自会产生的问题。比如前面第一段提到的那些,我家中的问题,也可能是很多普通家庭都在面对的问题。

而在疫情之下,无论是患者、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普通大众,可能很难第一时间寻求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帮助。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本小小的手册,名为《护心防疫——面对疫情的心理调适手册》,书中描述了各类人群面对疫情可能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那种不安的感觉、身体的不适、家庭成员沟通的不畅,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它还教会了我几种简单的情绪调节方式,让我面对疫情,更加理性、更加坚强。

比如,手册告诉我,在我怀疑自己生病的时候,是陷入了一种叫作“健康焦虑”的状态,可以找家人或朋友讨论一下自己的看法,也要试着去接纳自己的感受和生理反应的存在,还可以改变外在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比如更加投入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手册中还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怎样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尽快化解,甚至让这段难得的“长假”,成为一家人开始互相理解、化解长期矛盾的一个机会。难得的是,手册还有专门给有幼儿的家庭提出了建议,告诉我们面对孩子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既理解疫情的严峻性,又不会产生过于恐惧的感觉。

而且,针对受到疫情影响的各种群体,这本手册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指导意见,让读者在无法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下,能够暂时自我帮助,甚至帮助身边的人,为亲朋好友安抚情绪、调节心理状态。相信奋斗在前线、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都能从这本手册中有所收获。

微信图片_20200228101016.jpg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手册的作者团队均为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他们或进行对心理援助有关方面的问题的有所研究,或直接从事心理援助这方面的工作,这也保证了本手册书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微信图片_202002281010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