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大美科幻月 | 科幻泰斗刘兴诗

2019-02-11 14:42来源:大美科学公众号


■ 中国科幻基地年会专访刘兴诗

第一眼见到刘老,给人带来一种亲切的感觉。他是中国科幻界的泰斗人物,也是新中国第一批科幻作家。

采访过程中,刘老逻辑清晰,并还带着些许诙谐,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很多观点,令我这个所谓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刘兴诗 

1961年开始科幻小说创作,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鼻祖之一”。

截至2013年7月,在境内外共出版232本书,获奖144次。其中,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童话《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系列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刘兴诗认为,优秀的中国科幻应该具备文学性、科学性、民族化联系现实四个要素。文学性和科学性涉及作者的自身素质,而不是朝夕之功。但民族化和联系现实则属于创作方向问题。

他认为,真正的科幻,应该从“科”字入手。也就是“幻想要从现实起飞”,“创作要基于科学”。他主张科幻小说应具备“科学”与“社会”这样的双重主题,要从切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以萌发幻想,反应现实生活,书写人民群众的心声。他的观点不同于现在一些“闭门造车”纯粹以想象为基础,脱离现实的纯娱乐“科幻”小说。他多次提到“科幻”和“玄幻”是要分开的。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聆听一下刘老的教诲吧!(访谈内容有删减)


专访内容

(查看本期专访视频请点我


您是解放后第一批咱们国家的科幻创作的作者,这么多年来咱们中国科幻有起有落,那您是如何评价当下咱们中国科幻及中国科幻创作的现状呢?


我觉得现在科幻呢是一个新的高潮,出现了很多很好的作品。可是我觉得还是需要“冷静”一下,甚至是“冷清”的来认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这“科幻”和“玄幻”的界定问题。传统上对科幻创作的流派有俩个说法。一个是“凡尔纳”流派,“重科学”流派。

 “重科学”流派一定要有一个切实可靠的科学主题。请注意我说的是“切实可靠”!“重文学”流派这个说法不是很恰当,你想什么作品不需要文学呢?实际上这个流派我给他取个名应该是“重社会学”流派。就如同威尔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隐身人》过去认为是代表作,《隐身人》你在里面学习“隐身法”那不是活见鬼了吗?对不对?

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作者他企图离开社会而独立于之外的话,那必然是自取灭亡。《隐身人》的成功在于,在一个荒诞的外衣里面有一颗粘血的心。

我们不能忘记,科幻小说属于浪漫文学的一种,任何文学都必须要反映现实,科幻小说不过是通过一种折射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如果说是你这个作品不反应现实生活的话,那对不起,我认为这个作品似乎有点“断线风筝”的那个意思。任何作品不管怎么样必须反映现实。

那么可不可以不反映现实呢?也可以的啊,“玄幻”嘛,所以我认为当前一些“科幻”作品与玄幻划分的不清楚,它实际上是玄幻。“玄幻”也很好,但是我觉得最好能把“科”字去掉。玄幻不是贬义词,它也很好,可以激发想象力。但是如果和“科”字混在一起的话,那么年轻读者就不好接受也不好理解这个问题了。



在中国科幻一路高歌猛进的今天,歌功颂德,积极发展的人很多。但是如同刘老一般还能静下来冷静思考的人着实不多。



科幻泰斗”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