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大美科幻月丨星海波澜

2019-02-11 14:43来源:大美科学公众号




■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专访江波


 J 



  江波眼中

“写作,像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


他认为写这件事,是一种天性的需要。小学里,他就尝试过编故事,看了变形金刚,觉得还不过瘾,就自己编造情节讲给小伙伴听;中学阶段要求的周记练笔,特别是非命题的暑假十篇什么的,他都完成得很认真,而且总觉得意犹未尽;到了大学,他还是不断地写写写,反正有什么想法就写下来,没有读者就给自己看。


1


科普作家

江  波

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研究生毕业,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


《机器之道》、《桃源惊梦》分别获得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银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


2017年11月,《银河之心Ⅲ·逐影追光》获得银河奖最重量级的奖项“最佳长篇小说”。



江波的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洁,风格冷峻,想象汪洋恣肆,充满硬科幻独有的艺术魅力。细细品味他的作品,你会发现,江波在这些年的创作中竟然通过几部作品描绘出了一个横跨2亿年的史诗。在这里我们终于得知了人类离开太阳系和飞出第一银河这两个关键节点的始末,人类和暗黑深渊的恩怨过往,以及银河计算机的覆灭、斗牛犬的诞生、银河人的消亡这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当然这都是江波的想象。


他的思绪是凌驾于万千星海之上,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星河之间掀起波澜,带给我们一部又一部的优秀科幻作品。从他的笔下,让我们感受到了对无垠宇宙的敬畏与感慨。

 

在科幻大会上,我也是非常有幸可以与这位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又有着无限想象力的科幻作家见面。


下面一起看看他对当下中国科幻的见解吧~


专访内容

(查看本期专访视频请点我)


请输入标题     bcdef

Q



        A             

你说到2018年是中国科幻年,我觉得每一年它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科幻年”,2018尤其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但是这个元年始终没有被引爆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基地的创立如果能够吸收更多的人,更多的作者来从事科幻创作,对于“科幻”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是否能够成为“科幻年”呢,这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重量级的作品能出来。


如果有,不管说是现在科幻圈内的作品,还是新加入科幻写作阵营的这些人他们能够出一个“作品”,达到不说像《三体》这样的流行程度吧,但是也要能够引起一个社会广大的关注,那么我觉得你可以把它称之为一个“科幻年”。如果说作品对整个大众,整个市场没有产生影响的话,那么你把它称之为“科幻年”没有意义,只是个一厢情愿的事情。


我们不仅仅要看大家的投入,大家的行动,我们还要看到最后的结果。如果说“结果”引爆了市场,引爆了社会的关注,那么我们确实可以把它称之为“科幻年”。真到了那个时候我认为这样的称呼才比较合适。

请输入标题     bcdef

Q



        A             

我刚刚给《科幻世界》交了一篇稿子叫做《机械之门》,主要讲的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因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常快嘛,可能再过个十年,这个东西我们就不能称之为“科幻”了。所以就抓紧时间创作了这一篇。

其他的创作,比如影视的,游戏的等其他的表现载体。现在我也在跟一家游戏公司合作帮他架构一个世界观,是一款科幻的游戏。具体最后的结果能做成什么样我也没法说,只能说现在大概的动作和想法是这个样子的。



银河的史诗,肆意的幻想。尝试走进这“澜”的世界吧~

<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220px; height: 190px; vertical-align: top; overflow: hidden; padding: 10px; box-sizing: border-box; background-image: url(" x-oss-process="style/xmwebp");" background-attachment:=""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position:="" background-rep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