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高考中的数学之美:黄金分割

2019-06-12 14:55来源:科普社

今年高考全国卷把数学的美和女神的美结合在一起,人们在感受维纳斯的美同时,终于可以直接体会到数学的美了。维纳斯之所以美是因为她身体的结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正是因为数学之美才赋予了女神之美。

u=141597097,2692577748&fm=26&gp=0.jpg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分为两部分,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是(√5-1):2,近似值为0.618,通常用希腊字母Ф表示这个值。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产生美感的比例,因此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人体的比例、动物的结构,以及植物的形状。例如,枫叶的长宽度比、蝴蝶的身长和翅宽比、鹦鹉螺的扩张比等。晶体的结构也往往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在古建筑中如雅典巴特农神殿和埃及的金字塔也遵循着黄金分割原则。

微信截图_20190611142641.png

19世纪,黄金分割开始盛行,并频频出现在画作之中。达芬奇的《维特鲁斯人》、《蒙娜丽莎》,达利的《圣礼最后的晚餐》等画作,都应用到黄金分割,通过构图、色彩、元素美妙的搭配,展现了极具韵味的美学价值,使之成为震撼世界的艺术杰作。

微信截图_20190611151901.png

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是不是看起来有种说不出的和谐感?正是因为黄金分割比例。



微信截图_20190611152657.png










微信截图_20190611152723.png

这个螺旋的图像似乎比黄金矩形要复杂,因为它叫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与黄金分割比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个数列绘制的螺旋曲线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


微信截图_20190611153056.png

《最后的晚餐》

黄金矩形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比例,即矩形的短边为长边的0.618倍。


人们对美的觉醒,即从直觉到自觉,几乎与对数学的研究同步。数学和艺术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分别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高度抽象,它们在哲学的层次上殊途同归。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却不知道很多经典作品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数学知识。


《名画中的数学密码》

微信截图_20190612143838.png

作 者:梁  进

责 编:汪晓雅

策 划:杨虚杰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本书中将沿着科学和艺术发展的足迹,从文艺复兴到信息大数据时代,从古典透视到奇异世界,带领读者探索世界名画中的数学解码和变迁,生动地讲述了数学和绘画如何互相影响,交织发展,高维连通的。


作者简介

梁进,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数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在欧洲游学工作多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和国家品牌课程主持人,曾出版出版散文通识文集《淌过博物馆》《淌过博物馆(第二版)》《如河的行板》《数学与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