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湖北献给世界的千年绝响——曾侯乙编钟

2020-02-20 12:12

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重器,为历代宴饮、朝聘和祭祀活动所必备。在迄今考古发现的先秦编钟实物中,以曾侯乙编钟的数量、组别最多,重量最大,音律也最为完备。

曾侯乙编钟.jpg

图片出自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其主人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君主曾侯乙,下葬年代在公元前433年或稍晚。与编钟同出的还有编磬、鼓、瑟、琴、笙、篪、排箫等 8 种 125 件乐器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WeChat0257031e766fe124e18d72ce0d2b143c_副本.png

图片出自《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当年的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进行曾侯乙墓发掘期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填土清除完,把墓葬打开时,地面水与地下水都混在一起,看到的几乎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游泳池。考古队长谭维四决定慢慢将墓中的水抽完,随着水面的下降仔细观察水中的遗存,有一天看到黑乎乎的一根木柱浮出水面,接着是3层横梁一样的柱子,梁下悬挂着一件件古钟,这便是曾侯乙编钟。

这套编钟共 8 组 64 件,分为钮钟和甬钟两种。其中钮钟 19 件,形制相同,均扁如合瓦,分三组悬挂于钟架上层三根横梁上。 甬钟 45 件,分五组悬挂于钟架中、下层横梁上。依钟枚的有无和长短又可分为三种 形 式 :1 式 2 2 件 , 包 括 下 层 1 组 3 件 、 2 组 9 件 , 中 层 3 组 10 件,均为长枚钟 ;中层 1 组的 11 件为 2 式,皆属短枚钟 ;中层 2 组的 12 件属 3 式,都是无枚钟。另有楚王镈 1 件,与钮钟、甬钟一样均以青铜铸制。钟架簨虡 一副,铜木结构,为曲尺形立架,西架长 7.48 米、高 2.65 米,南架长 3.35 米、 高 2.73 米。挂钟构件 65 副,演奏工具 8 件。编钟及钟架簨虡铜构件用铜量达 5 吨。

从测音结果来看,全套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每件钟均能发出双音,音响完好。曾侯乙编钟的错金铭文有2800多字,标记音名和乐律。

曾侯乙编钟在声学、乐律学、冶铸技术和工艺美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超出了今人的想象,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这套编钟的出土,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人们对编钟设计铸造奥秘的浓厚兴趣。


1582080708(1).png


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是湖北献给中国的绝响,也是献给世界的遥远的钟声。

希望疫情结束后,我们可以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感受曾侯乙编钟带给我们的“第八大奇迹。”


   封面.jpg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精装版)

作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定价:298元

出版时间:2019-07-01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