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地蕴藏着无数宝藏,从平凡但富含价值的煤矿和铁矿,到古代王朝遗留下来的非凡遗迹,可谓应有尽有。在如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著名的由陶土做成的兵马俑军队守卫着秦朝第一个帝王秦始皇的陵墓。这位帝王在 2000 多年前通过外交和战争统一了中国。与此相隔甚远的中国南部,在云南省东部的考古遗址出土了早已消亡的古滇国的文物,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尊青铜器,器皿的盖子上雕刻着精美的狩猎、战争的场面。商朝是中国最早的有可靠历史学和考古学证据的朝代。人们发掘出了商朝统治者用来向神灵和祖先问卜的动物骨骼——甲骨,上面书写的符号即甲骨文,正是中国人如今每天阅读报纸、撰写短信和浏览网页时所使用的汉字的前身。
3000多年前建立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中现实与神话的分界线。当我们认真审视这段历史,会发现虽然其时间跨度漫长,但是相对于同样留下痕迹却深埋在土壤之下的另一个历史悠长的故事来讲,不过是一眨眼的工夫罢了。放眼中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可见承载着距今百万甚至上亿年之久的化石的岩层,这些化石所记录的动植物王朝,远在商、秦之前就已经非常繁荣了。正如考古学家能够从发掘出的甲骨和青铜器中拼凑出商代的历史概貌,古生物学家也能够用化石信息重建更加遥远和奇异的地球生命史。
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地球生命史中特定的一段,即我们人类自己所属的生物类群——脊椎动物在中国的化石所揭示的历史。在过去的大约5亿年间,各种各样的拥有脊椎骨的动物栖息在现今为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并在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它们的化石遗骸。人们在云南东部的山丘上发现了早期无颌鱼类细小的身体,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与古滇国的青铜器发掘点临近,但是两者却被时间的鸿沟赫然分开。在东北的辽宁省,远古的鸟类和小型肉食恐龙沉睡在白垩纪湖泊的岩层中,许多身上依然覆盖着羽毛。北京郊区的山洞和岩缝中则保存着原始人的遗骨和他们使用过的工具,旁边散布着其他史前动物的遗骸。这些发现好似打开了一扇扇窥视远古历史的窗户,让人们得以了解那些深埋在岩石中的、与现在决然不同的“迷失的世界”。
然而这些化石提供的记录稀少而分散,其发现也确属偶然。想要在其中找出意义,就好像试图通过一只拿着相机的兴奋的黑猩猩所拍摄的照片,来重构一场盛大的军事游行的全貌一样困难重重——因为这个家伙会挥舞着相机对着周围的车辆、军人和观众时不时胡乱地连拍,而当坦克和大部队经过时却又10分钟甚至20分钟都不碰一下相机!虽然如此,众多古生物学家通过对中国化石材料的努力研究,仍然成功拼接出了这场“游行”的大致面貌:它的参与者不是军人,而是恐龙、猛犸象、挥舞着石斧的低额头的原始人,以及其他在漫长中国地质历史中的脊椎动物的代表。
这些“游行者”有的蜿蜒爬行,有的游泳,还有的飞行。最早参与的游行者仅仅是几种无颌鱼类,不久之后就几乎完全被其他鱼类挤出了视野,而后陆生脊椎动物也加入进来抢占阵地。随着游行队伍的前进,生物物种在周期性地灭绝,但很快又被新演化出的物种和来自中国之外的外来物种所替代。时不时发生的大规模灭绝事件戏剧性地缩减了游行的队伍,但是总体来讲总会有新的游行者以某种频率加入进来,使队伍的规模始终在缓慢地增大。当脊椎动物的征程进行到了今天,在中国大地上已拥有了由形形色色的众多物种构成的“军团”——现今栖息在中国的所有脊椎动物,从渤海湾的鱼类到喜马拉雅山上的牦牛,以及遍布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中国脊椎动物的演化并不是独立发生的,它们其实是这个星球上更大规模的动物演化的一个缩影。纵观地球历史,一个生物类群演化出来并逐渐繁盛后,经常会从起源地向其他地区扩散,达到种类和数量的极致。回眸任何一个地质历史时期,生活在现今中国的脊椎动物群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的脊椎动物群虽有众多相似之处,也不乏具体乃至重大的差别。当今世界脊椎动物的分布,就显示了这种一致性与差别性的美妙平衡。比如,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都拥有熊、鹿、鹭鸟、喜鹊、响尾蛇和飞蜥,但加拿大的鹿就和中国的鹿不同。一些重要的脊椎动物类群,比如袋鼠、犀牛和蜂鸟在中国就完全不见踪影。脊椎动物的演化是个全球现象,但也包含了很多地域性的特色。
由此而言,中国的化石记录与其他地区一样都是独特的。它所记录的动植物群的遗迹,仅仅是地球远古时期的一个特定角落的一系列快照——就像前文的那个黑猩猩所为,其清晰度和时间点的选择由当地的地质特征所决定。尽管如此,从中国的特有镜头,我们能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以了解世界脊椎动物的演化。更令人高兴的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中国经历了古生物学领域的发展高潮,从在过去少有触及的地方发掘化石,到出版各种学术文章和报道新的发现,再到建立古生物专题博物馆。在持续的化石发现浪潮下,中国脊椎动物的历史故事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讲述目前科学界对这一故事的了解,并尽力将那些化石栩栩如生地带到读者面前,展现它们的神奇与魅力。
本文选自《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文典藏版)》
27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中文典藏版)》
作者:(加)舒柯文 (中)王原 (澳)楚步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4月
编辑推荐 动人心魄的生命足迹,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缓慢而坚定地进行着。中文典藏版在中英双语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工作,在相应章节中更新了近期国际古生物学界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发现,为读者贴心地增加了对古生物学术语和跨学科名词的注释。 (中英对照版)获得:荣获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英国自然杂志倾力推荐图书,带你探索中国的“侏罗纪公园”!当选新京报“2015年度最美的书” (中文典藏版)获得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 作者简介 舒柯文(Corwin Sullivan)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本科毕业,多伦多大学获得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学术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的英文编辑。经常在中国和他的故乡加拿大进行野外古生物考察。不忙野外的时候会在研究所做恐龙和其他中生代脊椎动物的研究,或者努力学习汉语。这本书是他对古生物科普的首次主要尝试。 王原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及地层专业,曾赴美留学,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发现和采集了很多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喜欢研究化石青蛙和化石蝾螈。他倾尽心力担任的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一职,决定了他还是讲述中国恐龙故事的高手。 楚步澜(Brian Choo) 生于新加坡,少年移居澳大利亚,本科毕业于默多克大学,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化石鱼类,偶尔也发表一些中生代海洋爬行动物的论文。他还是位自学成才的画家,曾为学术论文、科普文章、博物馆展览、图书、电视纪录片等绘制古代生命的科学复原图。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由三位来自不同国度的古生物学家还原与重建的中国古脊椎动物演化的历史,不仅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还让我们看到生命演化历程中充满的惊奇、偶然与不可思议。作者把这纵横5亿年的历史讲得生动有趣,恢弘而不失其细节,充满了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本书特别聚焦了“从鱼到人”演化中的九个精彩转折,也值得读者悉心地品味。这段史诗般的历程藉由15个有代表性的中国古生物群以及数万块珍贵的化石为凭证。一些我国特有的绽放着几亿年生命之美的高清晰化石图片和结构复原图系首次精心呈现,引领化石爱好者踏上远古生命的探秘之旅。同时,认知生命演化历程中的这些记录,正是古生物学的魅力所在。 名家推荐 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基于中国的精美化石宝库,描绘"从鱼到人"的故事中,内容*为丰富、*权威性、并且*有趣味的一本书。我有理由相信,这本书将成为经典,并为世界各国的读者所喜爱。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 这是一部优秀的古生物科普读物。立意新颖,创作精心。15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生物群各具特色,脊椎动物九大演化事件的介绍形象生动。不仅从科学知识方面扩展了读者视野,也处处浸透着文学与艺术的风采。 孙革 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院长 人类对自然历史的探索永无止境,化石是研究自然历史的重要钥匙之一。这是一本关于化石的书,但作者的情怀已经超出了化石。这样的好书现在太少了。 孟庆金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