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OA入口

找回人与自然的协调

2020-02-20 12:11

微信图片_20200217161436.jpg

《自然写作读本·AB卷》

A卷 阿来编   B卷 刘华杰编

定价:48元(A卷)68元(B卷)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582012629(1).png

当今世界,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激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技术和技术的发展问题上。人们提出:是人控制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人?技术是人的解放者、还是人的奴役者?技术是“救世主”、还 是“魔鬼”?人是技术的创造者,还是它的创造物?技术将把人们引进“天堂”,还是将把人们推入“深渊”?……围绕着这些问题,争论越来越激烈,参加争论的人士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

人们在自然科学中提出疑问和形成概念是为了建立尽可能精确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而工程科学的目标则是具体实现技术系统和技术过程。 尽管目标不同,但这两个领域的基础研究都力图通过适当的实验安排,尽可能明晰清楚地研究特定的对象,并用相应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两种研究所用的表述都具有条件命题的特点,它们说的是假如遇到一定的原因(前提),物理世界就会出现一定的结果(结论)。基于对这种规律性关系的认识,就可以通过人为的控制和干预,造成一定的原因,从而导致人所期望的结果。

这种自然关系可以为任何目的服务。为获得科学和工程知识而设计的经验的和实验的方法,是为了精确表达所研究的过程。然而,这些过程对人们利用它们去达到什么目的是没有选择性的。它们没有方向感,只服从自身的规律,并不排斥人们对它们的任何可能的应用方式和应用目的。

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刃对着自然,一刃对着人类自己。而人类同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断进行着能量、物质的交换。技术对自然产生了什么后果,终究还是要反映到人类身上来的,所以,这把双刃剑对着自然的那一刃,实际上也是对着人类自己的。

手执这把极其锋利的技术双刃剑的人类究竟怎样运用、发挥手中利器的作用,将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文化、道德、悟性、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感。简而言之,取决于人的素质。这意味着注重成效的“技术主义”绝对不能取代深思熟虑的“人文主义”。技术与人文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对峙必须消除,二者之间的鸿沟必须填平。它们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必须是一种互补关系。

当探讨技术发展的意义和技术决策的标准时,离不开关于价值的、伦理的“人文主义”的思索;然而要为解决特定问题技术上可能的方案确定范围,并预测某一些技术决策的物质后果,则必须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作出回答。

对宇宙和地球的演化来说,亿万年只不过是短促的一瞬间;和悠悠的自然界相比,人类还是一个十分幼小的孩子。玩弄着手中技术之火的孩子必须格外当心,火可以发光发热,但也可以烧上身来。人类在利用技术之火为自己造福的过程中,切不可随心所欲,满不在乎,否则可能身陷火海,化为灰烬。

现代科学技术赋予人类的巨大力量,要求人类必须具备能与之取得相对平衡的高度自我控制能力。要取得这种力量与控制之间的相对平衡是极不容易的,这或许正是当代世界的现实常常令人进退维谷、步履艰 难的原因。要逐步逼近这种相对的平衡,将有赖于人们努力学习(特别是创新性学习),缩短、消除“人类的差距”,充分开发尚处于沉睡状态的人类潜在的智慧。

本文节选自《自然写作读本 B卷》

 

 


1582012612(1).png

阿来,当代作家,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藏族,茅盾文学奖史上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2018年8月,中篇小说《蘑菇圈》荣获鲁迅文学奖。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物学文化倡导者,植物爱好者。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博物人生》《从博物的观点看》《崇礼野花》《中央之帝为浑沌》等。作品曾获得文津图书奖、十大自然好书奖、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